
食農教育推廣-感官體驗闖關活動
食農教育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中學」,尤其在都市中,超市是最貼近農產、農作與農產地的地方。這次的「食農教育推廣活動」旨在將超市作為教育場域,透過體驗方式,讓台北市農會的超市不僅僅是食材的購買地點,更是消費者食農意識與素養的培育地,鼓勵大眾支持在地農業的永續發展,無論身處都市,都能支持台灣在地農產品。
活動在12/08(五)、12/09(六)兩日舉辦了兩場食農感官體驗闖關活動,共有125人次參與。透過特製的闖關學習單和全天候的感官體驗活動,參與者重新認識食物,不僅讓大家有了全新的感受,也加深了對各種蔬果的印象。這樣的互動方式不僅讓人感到新鮮,也擴展了他們對不同蔬果的印象。我們期待類似的活動能持續激發城市居民對食農教育的興趣,進一步支持在地農業,也為大眾提供更多認識在地農產品的機會。
此次活動場地為台北市農會農特產品展售中心萬隆店,活動主軸為感官食物體驗,透過展售區域擺放的食物教具,以多種感官方式重新認識食物。除了吃外,觸摸、聽、嗅、看等感官都能幫助我們感知食物,進一步深化了對食物的認識和對食農教育的興趣。這樣的推廣方式不僅提供了參與者豐富的體驗,也增進了台北市農會農特產品展售中心與食農教育之間的連結,讓其不僅僅是購買在地蔬果的地方,更是社區推廣食農教育的樞紐。
食農感官體驗闖關活動
各關卡將置有能夠讓民眾自主操作的食物教具,並將配合各關卡的活動內容設計學習單題目。民眾於領取學習單後,即可在闖關的過程中依序將答案填寫/圈選於學習單上。闖完關後將學習單繳回,並於填寫體驗問卷後換取禮品。
活動時長:單關之體驗時長預計3-5分鐘左右,五關共計之單次闖關體驗活動時長預計為15-25分鐘








1.觸覺體驗:蔬果餐盤沙拉吧:每天500 克蔬果的秤重挑戰!
所謂的「天天五蔬果」,即是每人每天都應至少攝取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如果將一份的重量設定為100 克,則一天的蔬果攝取量至少要500 克!本關卡以台北市農會超市萬隆店販賣之當季蔬果為素材,在現場置有空菜籃與磅秤,邀請民眾在現場挑選喜歡吃的蔬果放到空菜籃內,自己評估是否有拿到500 克蔬果的重量,看看民眾對於每日必須攝取的500 克蔬果量是否有意識。

2.觸覺體驗:蔬果神秘箱 !
將超市內當季的水果放入神秘箱內,邀請民眾伸手摸摸看。在神秘箱的遮蔽下營造緊張的心情,更能在視覺遮蔽的情況下以觸覺直接感受蔬果的外型與質地,一方面讓民眾更認識蔬果的模樣!

3.聽覺體驗:「聽!」食物說話的聲音
將白米、綠豆、芝麻等萬隆店販售之全穀雜糧類放入罐中,邀請民眾現場搖搖看,挑戰看看能不能透過聲音,就猜出罐子裡放了什麼樣的食物。本教具最有趣的環節即是,民眾透過搖罐子,其實就會發現儘管看不到內容物,但自己能夠用聲音就去感知到食物的顆粒大小以及每一粒食物的可能重量,從而認識到聽覺其實也是我們認識食物的重要途徑。

4.嗅覺體驗:調味料的鼻香時刻
用醬油、白醋、香油等調味料製作成聞香瓶,並在聞香瓶前放擺放調味料之原物料的透明培養皿(黃豆、葵花籽、白米、白芝麻等),邀請民眾聞聞看試管的味道,猜猜看聞香瓶是哪種調味料。透過嗅覺體驗,讓民眾對於液態調味料與固態原物料之間的知識有所連結。

5.視覺體驗:這是什麼肉?
我們對於肉的認識,往往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從何處而來(譬如知道松阪肉,卻不知道松板肉其實是豬頸肉的美名)。本關卡預計以豬肉的各種肉品為主題(如梅花肉、五花肉、松阪肉、腰內肉等),製作對應豬肉品的紙卡仿真立體模型,邀請民眾挑戰看看能不能透過油花的分佈,就辨別出不同的豬肉品項,並在學習單上正確勾選出不同的肉品是從豬的何處部位切割而來,以此加深民眾對於豬肉的認識。
食農教育推廣X食農感官體驗闖關活動-in 台北市農會萬隆店
地點:台北市農會農特產品展售中心萬隆店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10:00-18:00
主辦單位:台北市農會|輔導單位:農業部